三国时期所有战役?三国时期的三个著名战役,你认为有哪些呢
本文目录
- 三国时期所有战役
- 三国时期的三个著名战役,你认为有哪些呢
-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战役
-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战争
- 三国几次重大的战役
- 三国有哪些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国力最强却鲜有主动进攻,相反国力最弱的蜀国却攻伐不停
三国时期所有战役
战役列表(名字/时间):
一、
二、
三、
扩展资料:
战役资料: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连年征战中的背景下,官渡之战,这场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由此爆发。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据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潼关之战
又称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
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
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
4、汉巴之战
汉巴之战,是东汉时期曹操与刘备为争夺汉中这一区域,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了汉巴,对刘备构成极大的威胁。
刘备主动向曹军发起进攻,采用法正的计谋,乘夜偷袭夏侯渊。第二天凌晨,刘备又派黄忠偷袭正在指挥修补鹿角的夏侯渊,夏侯渊遂被杀,张郃被逼收集残兵回守阳平关。
由于形势更加严峻,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刘备命令部下坚守阵地,同时袭扰曹操的补给线,又命令赵云、黄忠偷袭北山,烧毁了曹军万余袋粮草。
曹操无奈,只好放弃汉中,同时迁移几万户百姓回关中。汉巴之战的结果,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5、荆州之战
又称襄樊之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前来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发生了水淹七军。
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
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时期的三个著名战役,你认为有哪些呢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著名战役,其中著名的战役也有很多,都是以谋虑来取胜,甚至可以说是以少胜多,非常经典。在这其中非常经典的当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三大战役,也是三国时期三个重要的战役。
首先来说说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当时比较重要的一场战役,也是当时曹操大败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发生在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当时的曹操想要天下统一,所以训练水兵准备着挥军南下,但当时曹操的兵都是北方人,水性很差,在船上根本适应不过来船的左摇右晃,导致水土不服,训练非常的困难。所以曹操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将船的首尾都用铁锁连在一起,这样便能保证船的平稳,确保了训练的继续,这也是当时著名的铁索连舟,然而这一举动也导致了曹军的大败,当时吴国的黄盖发现了其铁索连舟的弱点便假意投降,接近船只伺机使用火攻烧起船体,因为船都是用铁索连上的大火很快蔓延到每一条船,曹军大败,曹操也落荒而逃。
而官渡之战也是非常经典,此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战争初期,当时袁绍兵多梁多,当时可用的士兵就有十几万之多,而当时的曹操手里只有几万的兵力,粮草非常的短缺。但当时曹操认定了袁绍一定会刚愎自用,有勇无谋。所以曹操便发兵进攻袁绍,决战就在中牟县的官渡镇,事实也和曹操想得一样,当时的袁绍每天锦衣玉食,非常的自负。曹操便借着这个机会奇袭了袁绍的粮仓,击溃了袁绍军的主力,大获全胜,这场战役也是当时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夷陵之战发生在关羽走死麦城后,刘备当时很生气,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出兵征讨孙权,而孙权一方派出了手下陆逊迎战,但当时刘备大军气势汹汹,陆逊便觉得不宜硬战,所以避而不战,双方便僵持住了很久,最后陆逊发现了刘备营寨都是木头制成,而周围也都是茅草和树木,便对刘备军发动火攻,大乱刘备军,借机反攻,大败刘备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战役
战役列表(名称/时间):
1、
2、
3、
扩展资料:
战役介绍:
1、江夏之战
208年春,背叛黄祖投靠孙权的甘宁建议新主全面袭击江夏。他说,黄祖已经年迈,身边的人只知道经商和欺凌下属,黄祖的军械也早已不充足了。
孙权不顾主要谋士张昭反对,命凌统为先锋,吕蒙领水军,周瑜为前部大督。这次战役有两个目的:消灭在襄阳之战中使孙权的父亲孙坚丧命的黄祖;征服江夏,打通进军荆州的道路。
最初,面对孙权的入侵,黄祖任部将张硕为先锋,陈就为舰队首领,本人留守江夏。战前,张硕率部乘大船侦察江岸,却被同样在侦察的凌统发现。
当时,乘小船的凌统身边只有数十勇士,但仍登上了张硕的船,可能是在夜幕掩护下伪装成张硕部卒,奇袭张硕军。张硕被凌统所杀,所部水兵尽数被擒。
得知张硕被杀,黄祖当即命陈就率两艘蒙冲舰守沔口, 还让大力士和弓箭手在河边的崖顶埋伏,向敌军的大船投掷石头和火把。
为了打败黄祖的蒙冲,周瑜派出大舰队,却被崖顶掷下的石头摧毁。几小时的战斗过后,周瑜认识到黄祖的军械并非如此欠缺,孙权只能面对士卒疲惫伤亡惨重的现实。
为了扭转战局,周瑜命凌统、董袭率100敢死队每人穿上两件盔甲乘大船冒着石头和火把冲锋。经过艰苦的战斗,凌统、董袭最终成功切断了两艘蒙冲间的联系,这也鼓舞了孙权军的斗志。
吕蒙在近战中格杀陈就。失去首领的黄祖大军反被处于少数的孙权军歼灭。在吕蒙全歼黄祖军之前,凌统分兵攻陷江夏。
无力抵抗孙权的黄祖逃离江夏,却被骑士冯则追上枭首。孙权下令将黄祖首级盛放在容器中验看。得到黄祖首级后,孙权将其献祭亡父孙坚。
黄祖之死意味着孙权成功复仇,但凌统的父亲凌操先前在夏口之战中被甘宁射杀的仇却没有得报。此战后,凌统试图在吕蒙家的宴席上挑衅甘宁。为化解争端,孙权命甘宁驻守半州。
孙权将江夏战俘押走后,刘表长子刘琦试图接替黄祖,率部东迁。但刘表病亡后不久,荆州北部未经太多抵抗就落入曹操之手。
无法控制江夏的刘琦驻军汉津,遇见逃避曹操追杀的刘备,合兵去夏口求助于孙权因为江夏以黄氏发源地闻名,在得知曹操夺取荆州北部后,孙权放弃了控制江夏的想法。刘表部将文聘在刘表死后投降曹操,成为新的江夏太守。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平阳之战
平阳之战是汉献帝建安七年(202年),司隶校尉钟繇联合关中将领马超击破并州刺史高干和匈奴呼厨泉的战争。南匈奴单于在平阳公开起兵反叛东汉,曹操派遣钟繇去征讨,久战不胜,双方僵持。
并州刺史高干和河东郡太守郭援率数万人马,呼应南匈奴夹攻钟繇。马超临危受命,奉诏讨贼。最终凭借马超的骁勇善战大破匈奴、高干联军,斩杀郭援,平息这场叛乱。为朝廷(曹操)收复河北、平定辽东解决后顾之忧。
4、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5、合肥之战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占领合肥。
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
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
在215年(第二次)、253年(第五次),曹魏大胜,东吴败逃。在208年、233年、234年,东吴攻城不克,从容撤军,未分胜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战争
1、宛城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但因曹操纳了其叔嫂邹氏,张绣遂用贾诩之计成功偷袭了曹军,导致曹操的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战死,兵马损失惨重。
2、易京之战:袁绍北上,于幽州易京于相会,爆发易京之战,公孙瓒不敌,最终勒死儿女和正室,自己焚火自尽,将幽州拱手相让于袁绍,袁绍占有幽、冀、并、青州,于第二年发动袁曹官渡之战。
3、官渡之战: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命颜良文丑为大将,沮授为谋士,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由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歼灭了袁绍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
4.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中国三国时代,地点在荆州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曹操自得到荆州之后,一路向南,直逼新野,刘备不战而逃,曹操派轻骑兵一日一夜三百里,于长坂追上刘备并大败刘备。
5、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南下夺取荆州,刘表病死,次子刘琮即位,但被蔡瑁、蒯越等人煽动,献出荆州,曹操得其船步兵数十万,休息三个月后,又南下,妄图歼灭江东孙氏政权。
而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史称“孙刘联军”。而后,曹操接连中计,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打败,狼狈逃回许昌。从此,曹操的势力,就再也没能扩展到江东。
6、潼关之战:扫荡马超、韩遂等西凉豪杰,巩固了后方势力,马超逃至汉中。曹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北方。
7、合肥之战:吴魏之战,结果守将张辽奋战,使得孙权大败,自己险些被俘虏,而曹操以后就没有到过吴地了。
8濡须口之战:在合肥之战之后的曹操孙权之战,结果曹操在濡须口打败了孙权。
9、夷陵之战:由于刘备的错误行动,使得被陆逊火攻,使新兴蜀国国力大衰,且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10、诸葛亮、姜维北伐: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同时导致蜀汉国力消耗,间接导致蜀汉亡国。
11、魏灭蜀之战:因蜀后主刘禅的腐败无能,未经抵抗就使得蜀汉灭亡。而在战后,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战乱中被杀。
12.晋灭吴之战:晋灭吴,孙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西晋统一中国。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几次重大的战役
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是可以改变东汉末年政治格局的战役,虽然三国时期战争频繁,但是都没有这三场战役影响深远。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可以认为是重要转折,这既是刘备最大的军事失误,也是陆逊军事谋略的重要体现。当魏文帝曹丕得知刘备连营七百多里,就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三国有哪些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要说三国以少胜多的战例,应该是三国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前介绍了赤壁之战,这里详细说一下“官渡之战。”
公元199年,袁绍听说孙策已经病故,孙权继位,曹操立孙权为将军,作为外部呼应。袁绍得到这个消息,调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人马十多万,浩浩荡荡前来攻打许昌,正往官渡进发。
袁绍发兵的时候,他的手下谋士田丰就劝袁绍不要轻举妄动,恐怕有危险。这时候袁绍手下谋士逢继就献谗言说:“主公这是兴义师,田丰竟然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袁绍非常生气要杀田丰,众人求情才免于一死。这一天大军行至阳武,谋士沮授就说:“我军人数虽然多,而没有曹军勇猛;他们的军队虽然精良,却缺乏粮草。所以曹军利于急战,我们有粮草可以慢守,慢慢消耗曹军实力,那时曹军不战自败。”
袁绍听了沮授的话大怒,说:“田丰慢我军心,我回去一定杀了他。你怎么还敢说这样的话!”遂号令左右把沮授绑在军营里,等我打败曹操后和田丰一起治罪。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找曹操主力决战。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了争取主动,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
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派轻骑兵奔袭进攻白马的袁军。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骑兵,以张辽、关羽为先锋,疾驰白马。关羽迅速接近颜良军,充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提颜良头而还。曹操一声令下,徐晃等人的后续部队冲杀上去,袁军大败而溃散。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带着白马百姓沿着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追到延津南面,又派文丑和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操当时的骑兵不足六百,而袁绍骑兵有五六千。曹操令士兵解鞍放马,故意将辎重丢弃道边上。袁军纷纷抢夺财物。曹操突然下令攻击,徐晃等战将上马反杀回去,终于击败袁军,乱军中杀了大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
袁绍初战失利,但兵力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七月,进军阳武,准备继续南下进攻许都。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靠沙堆扎下营盘,东西有数十里。
曹操和手下商量,如今袁绍大军兵临城下,你们有什么想法?其中曹操手下谋士荀攸就说:“袁绍兵马虽然多,并不可怕。我们军队士卒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但是我们由于粮草不足,利于速战速决。”曹操夸奖道:“你说的话,正是我所想到的。”
于是曹操命令军中擂起战鼓进军,袁绍排阵迎敌。曹军张辽出战,袁绍军中张郃来迎,二人大战一起,不分胜负。许褚出阵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大将捉对厮杀。曹操命夏侯惇、曹洪各带三千兵冲阵,袁绍军中审配急令弓箭手拥出阵前乱箭齐发,曹操军大败,退守官渡。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射曹营官兵。曹操制作了一种抛石用的霹雳车,发射石头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接着又掘地道进攻,曹操也在营内出长长的堑壕阻挡袁军地道。就这样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缺少粮草,又加上兵力少,大都疲惫不堪,军心不稳,曹操已经失去坚守官渡的信心。一日见到运粮草的士兵疲惫的样子,于心不忍就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曹操嘴上这么说,却写信给镇守许都的荀彧想退兵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你一决胜负。主公应该变至弱为至强,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认为先退则势屈。现在主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改变。这正是出奇制胜时机,千万不可坐失良机。”
曹操看了荀彧回信中的话,决心坚守下去,等待时机。曹操进一步加强防守,并命令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的前后距离。另一方面不断寻找战机,不久就派曹仁、徐晃截击、烧毁了袁军数千辆粮车,使袁军补给陷入困境。
十月,袁绍派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粮车运粮,夜宿于袁军以北40里的故市、乌巢。正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派轻骑兵袭击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施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寨,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各带柴草一捆,走小路秘密偷袭乌巢,围攻放火。
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一方面派轻骑兵救援乌巢,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曹营非常坚固,攻不下来。正当袁绍救援部队迫近乌巢之时,曹操偷袭部队决一死战,曹军骁将乐进斩杀淳于琼,并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张郃、高览听闻乌巢已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带八千军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有八万人。这就是三国有名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这次战役应该说是袁绍刚愎自用、对属下残暴不仁导致的。先有谋士田丰进言下狱,后有沮授进言被拘,凉了手下的心,导致手下军心涣散。反观曹操能纳忠言,即使荀攸刚刚投奔而来,曹操也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大获全胜。另外袁绍在一些事上优柔寡断也是失败的原因。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国力最强却鲜有主动进攻,相反国力最弱的蜀国却攻伐不停
三国时期,有一个怪现象,控制了大汉三分之二领土的曹魏,在战略上采取守势;而国力较弱的蜀汉总是在马不停蹄的北伐。
首先,曹魏地盘大固然实力雄厚,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国防压力
当时曹魏东南有东吴虎踞江东,北部有辽东公孙政权,西部西北有羌胡、鲜卑,他们对曹魏虎视眈眈。
曹魏兵力虽然多,却四周都要布防,占用很多兵力,如此一来并不能投入太多兵力集中于一点。
鉴于蜀汉拥有天险,胜算不大。所以攻打蜀国是大概率的赔本买卖,只会消耗国力,劳民伤财,给别人消灭自己创造机会。
陕北的羌胡是匈奴后裔,是后来五胡乱华的一个重要力量,他们机动性强,神出鬼没很难对付。
在辽东,有一个与蜀、吴规模、国力相差无几的国家──燕国(公孙式政权),统治区域在辽东地区。
该国从190年初成规模,到238年才被司马懿所灭,立国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一些。
而至于江南的孙权,当年曹操以全盛之国力尚且无法对付,后世的曹魏统治者基本不做打算了。
由于多处受敌,最佳的策略,就是埋头发展经济,积极练兵,广招人才,以守为主,静观其变。
其次,曹魏所占据的地盘天灾不断
汉末三国时代,中国迎来了一段“小冰期”,气候开始不断变冷,冰雹、暴雪等极端天气经常出现。
汉末三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四处奔波。这些人衣食无着,卫生防疫更得不到保证。疾病流行的角度看,流动人口越多,流动范围越广,接触机会越多,瘟疫的传播也就更快、更广。
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据统计,仅参战在5万兵力以上的大型战役就多达92场。而瘟疫往往是战争的衍生品。
在战争中,由于伤病、饥饿等因素,极易诱发瘟疫。而军营又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场所,这也大大增加了瘟疫交叉感染的几率。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时曹军中瘟疫横行。
即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华夏大地上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瘟疫“丁酉大疫”。
“建安七子”中复有四人因瘟疫而死。
传说鲁肃的接班人、关羽的终结者、东吴名将吕蒙死于关羽索命或者孙权谋杀,其实大概率是死于瘟疫。
他的战友蒋钦、孙皎英年早逝,也不排除跟瘟疫有关。
《三国志》不乏对瘟疫的记载:
帝(曹操)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四年春正月……筑南巡台于宛。三月丙申,行自宛还洛阳宫。癸卯,月犯心中央大星。丁未,大司马曹仁薨。是月大疫。黄初三年,发生日食和严重的蝗灾。《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冀州大蝗虫,民饥”。
黄初四年,发生瘟疫和水灾。
《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当年三月“大疫”,三个月后“伊、洛溢流,杀人民,坏庐宅”。
黄初五年,冀州饥荒,再次出现日食。
黄初六年,“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
连地处亚热带的长江都结冰了,可见气候之寒冷。
黄初七年,曹丕亲临许昌,许昌南门无故崩塌,他就没有进城,五个月后驾崩。
连年不断的瘟疫和灾荒,造成人口急剧减少,生产力缺乏,国家财力紧张。
在此情况下,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休养生息。
事实上,曹叡在司马迁等人的辅佐下,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库充盈、国力强盛,为后来曹魏灭蜀,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那么,处于弱势的蜀国,为什么要大动干戈,不停进攻北伐呢?
外部环境
夷陵之战后,蜀国很东吴握手言和,诸葛亮发动北伐没有后顾之忧。
蜀国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不怕失败被曹魏追击端了老窝,即使失败也无关大局。
蜀国是天府之国,益州在诸葛亮治理下经济繁荣,粮食充足,具备发动战争的物质条件。
蜀国道路艰险,跟外界交往少,瘟疫灾害对它的影响不大。
而且,蜀汉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战乱较少,政治力量也比较统一。人口增长稳定,有着发动战争充足的人力资源。
政治需要
刘备一直对外宣称自己的中山靖王之后,是汉王朝的合法继承人。
那么既然曹魏篡汉,蜀汉就跟他势不两立,应该讨伐汉贼,不能偏居一隅。
而讨伐,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付诸行动。
其实汉朝的灭亡,恰恰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天下英雄纷纷投奔曹魏和东吴,这说明人心已经不古,打着大汉旗帜没有了号召力。
诸葛亮应该与时俱进,放下政治抱负,韬光养晦。
可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诸葛亮依旧高举复兴汉室的大旗,让自己不停北伐,疲于奔命。
诸葛亮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对他委以重任,希望他辅佐自己成就霸业。
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就一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辜负先帝重托。
只有消灭曹魏,一统江山,诸葛亮才完成夙愿,无愧于心。
对此,诸葛亮在前后《出师表》中写得再清楚不过:“臣本布衣,躬耕于(46)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攻为守、虚张声势
诸葛亮知道,蜀汉跟曹魏势不两立,曹魏发展壮大后迟早会吃掉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也许能创造奇迹。
诸葛亮知道蜀汉打不过曹魏,他在后《出师表》也写得明明白白:
“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我知道自己不是曹魏对手,但是不讨伐他们,我们也会消亡;与其等死,不如放手一搏。
转移矛盾、消灭异己
列宁说过这么一句话:“帝国主义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蜀国当然不是帝国主义,但诸葛亮是个政治家,也懂政治,也无师自通,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刘备作为外来者来到益州 ,对当地既得利益集团来说,就是鸠占鹊巢的入侵行为。
当时益州存在两大集团,即李严为代表的东州集团和以黄权、张裔为代表的益州集团。
刘备的到来挤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瓜分了他们的蛋糕,这是难以容忍的。
于是他们对刘备集团充满敌意,心里一百个不服,臣服是武力压迫的结果。
一旦刘备集团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其当做病猫,趁你病要你命。
比如刘备在夷陵之战损兵折将、铩羽而归的时候;墙上草就蠢蠢欲动、不安分起来。
对此,诸葛亮不能不高度警惕。
于是他就想到北伐转移民众注意力,提高凝聚力,转移国内矛盾,进入战时状态,控制军政大权。
只有这样,蜀汉内部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但是有得必有失,诸葛亮频繁北伐,不但劳民伤财,耗尽了蜀国的国力;也沉重打击了蜀军士气;更让民怨沸腾,让蜀汉政权失去合法性。反而适得其反、加速了蜀国灭亡,这是有违诸葛亮北伐初衷的。
如果不是如此,蜀汉政权至少可以延续多年,不会灭亡那么快。
更多文章:
戴尔灵越3515笔记本怎么样(戴尔灵越3515笔记本怎么样)
2024年6月6日 08:32
苹果apple id密码重置(Apple ID如何重置密码)
2023年10月12日 08:05
佳能6d是全画幅相机吗(想入新机,不知道选新出的90D还是入门全画幅6D好求大神赐教)
2023年11月27日 22:35
山寨证书自查报告(对于教师职称评定中提供假证明材料,你怎么看)
2024年7月13日 18:39
佳能相机包围曝光设置(佳能相机6d为什么拍照按一次快门会有三张照片)
2024年7月6日 23:58
索尼xperia xp详细参数(索尼xperiax和xp的区别)
2024年7月22日 09:13
k3000m显卡什么水平(英伟达q4000m和k3000m这两款显卡哪款好一些高出多少百分比呢)
2024年7月22日 16:00
联想y480最大支持内存(联想Y480扩展内存4G+8G可以吗)
2024年7月21日 20:50
华为4x儿童手表缺点(华为儿童手表 4X/4X 新耀款 足迹记录不准确)
2023年12月3日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