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研发出超级坦克,号称“陆战无敌”,可为何后来被弃用了?tank-o-box超级坦克大战的通关密码是多少
本文目录
- 二战时德国研发出超级坦克,号称“陆战无敌”,可为何后来被弃用了
- tank-o-box超级坦克大战的通关密码是多少
- 印度的“阿琼”坦克现在如何了
- 现在步兵战车能否干掉二战时期的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虎式坦克有哪些战绩
- 坦克车身上为什么会写“超级超限”四个字有什么具体的意思吗
- 《坦克世界》动画中的坦克是否存在,如KV44
- “老鼠”超重型坦克的真实实力如何
- 坦克的发展方向只能是淘汰吗
- 二战时期,德国的9号和10号坦克叫什么,记得9号应该叫剑齿虎
二战时德国研发出超级坦克,号称“陆战无敌”,可为何后来被弃用了
你说的那个“陆战无敌”的超级坦克是不是这个P1000“陆地巡洋舰”!
这货没有被弃用,因为这货压根就造不出来!(图中和P1000做对比的就是大名鼎鼎的E100)
我们先来基本了解一下P1000“陆地巡洋舰”P1000超超超重型坦克是二战期间德军“计划”研发的一款超超超级重型坦克,该坦克由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研制;纸面数据:战斗全重1000至1500吨!该坦克的高度将有11米、宽度14米、全长35米、最大的炮塔长度就有3.5米!
炮塔上安装两门280毫米炮作为主炮(沙恩霍斯特级战巡同款主炮),车体后部的小炮塔上安装一门128毫米火炮(鼠爷同款主炮)!另外还有八门20毫米Flak38高射机关炮和两挺15毫米MG151/15机关枪用作防空和打击地面软目标。
装甲厚度: 大炮塔正面: 360mm, 炮塔侧面: 220mm, 炮塔顶部: 150mm(小炮塔和鼠爷相同),车体正面:250mm,车体侧面:180-100mm,车体后面:80mm。
为了P1000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坦克能“动”起来,它的动力系统采用了8台Daimler-Benz MB501型20缸的柴油发动机,一台柴油发动机马力为2000匹马力,输出动力可达到16000匹马力,就可以推动到这辆体重1000至1500吨的超超超级重型坦克,最高速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移动!
操纵这辆坦克需要110名成员!!作为对比,拿这货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地面自行式工程机械比较一下特雷克斯O&K RH 400
整机重量:980t
最大功率:3280kW(4463马力)
铲斗容量:50m3(85t)
制造时间:1997年
tank-o-box超级坦克大战的通关密码是多少
按顺序来,一定要记得是第几关,因为游戏中不会有提示的。
都是 6个字母的。
HEALER
DAGGER
FACTOR
LADDER
PYTHON
RACKET
VOYAGE
MEDIAN 此关最后一个任务,需要在前几个任务中。积累火力, 出来后就呆 在基地前面 狂打。因为敌人全是3管导弹
CAESAD
GOBLIN 此五个任务中,有一个是 灭老家的, 不要想着打坦克
共50个任务, 五个一关 密码。
印度的“阿琼”坦克现在如何了
熊象又现合作!俄印双方或以T-14坦克为基础,开发新型主战坦克。据比利时《陆军识别》网站援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4日消息称,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发言人Valeria Reshetnikova在接受采访表示称。就印度开发新型主战坦克一事,印方已在俄印双方防务合作框架内,与俄方向达成一致。
俄印双方或将以T-14坦克为突破口,掀起两国在地面装甲车辆合作的新一轮浪潮。俄罗斯将向印度进行包括基于“阿玛塔”平台开发新型装甲战车的技术咨询。印度已经在去年6月再次推出了陆军“未来高机动战斗车辆”计划(FRCV)。由于该计划多年来先后翻新三次,因此各个版本的具体内容有很大的出入。
FRCV计划一版,印度陆军决定以此替代现有2000辆苏/俄制T-72M/M1坦克,采购总数达2500辆。印度陆军称,该型计划所采购的主战坦克,自重控制在40吨左右,而非被视为是60余吨重的“阿琼”坦克的升级版。消息放出后,便有印度国内相关人士哀叹,此举意味着推行十余年的“未来主战坦克”的破产。
印度军方已对“阿琼”及后续升级改进版不抱有任何希望。按照印度陆军构想,将以FRCV采购平台为基础,通过拓展升级,使其可打造出多款地面装甲车辆,如轻型坦克、装甲抢救车、自行火炮、防空炮、炮兵观测车、工程侦察车、装甲救护车等。换言之,印度陆军希冀于FRCV计划,为陆军未来地面主战装备生成出一套车族,除提升陆军战斗力向现代化发展方向迈进外,还有利于后勤保障,人员培训等。
FRCV计划二版发布于2017年初,相较于前者,该版计划将发展重点放在主战坦克身上,由DRDO组织负责总体思路与细节部分。据悉,新型主战坦克将配备印度国产“巴拉特”动力系统,未来还将配备1800匹马力国产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火力系统将配备125毫米主炮、第三代反坦克制导武器及防空机枪等。125毫米主炮将配备新一代编程空爆弹及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等。上部采用无人炮塔设计、车载乘员3人,乘员座椅以悬浮方式设置在炮塔下方。
该坦克不仅要能适应平原地带,更要求在荒漠及高原地带有着稳定发挥(针对意味浓厚)。以上设计瞄准世界坦克发展前沿技术,又紧贴印度陆军地面作战重心,可见DRDO组织有多费心。但时至今日,有关上述设计的新型坦克仍未露面,尽管俄印双方在此碰头洽谈多次,依旧毫无进展,由此可见,制作PPT一流的三哥,还是被坦克工业体系中的技术瓶颈卡得死死的。
FRCV三版计划发布于去年6月初,该计划较之前两者,采购总数下降至1770辆,车型以中型坦克为主,其余为辅而构成。按照印度陆军需求,该型坦克主要在半沙漠/沙漠及高原地带作战,且能适应除此之外多种地形环境,计划于2025~2027进入陆军服役,以此替代2000多辆T-72系列,1070辆T-90S、124辆“阿琼”坦克等。
坦克性能上,印度陆军希望,除火力强大外,即适配及发射多型先进弹种,还可与其他装备(如无人机)进行协同作战;动力至少为30马力/吨,如按照总重40吨来估算,该型坦克发动机马力需达到1200匹,且该需使用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及主动悬挂系统。
防护方面,将采用模块化装甲设计,即根据作战任务、环境、所面临的敌人实力等异同,进行快速换装,以此谋求最佳效果。对此有分析人士称,若将多种技术集成于一型坦克上,对于参与竞标的多家军工企业(涵盖法、俄、韩、德、乌克兰等11国)而言,目前而言难度颇高。
反过来讲,一旦该计划顺利推进,将预示着印度为之耗费近半个世纪的“阿琼”坦克项目,随即走入坟墓。此外,从以上可知,印度陆军FRCV计划显然是参照俄方“阿玛塔”通用作战平台项目而制定,至于具体落实,仅凭印度一己之力难以完成,故而在T-14坦克亮相以后,俄印双方就此事展开多轮磋商,如今而言,随着技术咨询的进行以及合作意向的达成一致,俄印大概率会走到一起,再次谱写两国在防务合作史上的“华丽”篇章。
对于印度而言,选择与俄方及T-14坦克是当下合作效费比最高的选项,毕竟两国在地面装甲车辆上有着良好的合作惯例,但不免也有矛盾。依靠俄方及T-14的技术援助,可以在短期内拉印度一把,进而使得FRCV计划尽快落地。由此印度陆军就可逐渐完成更新换代,以此有能力抵御中巴两国的地面装甲力量。
可问题在于,2025 ~2027年的列装时间,俄印双方能在三年内完成吗?此外T-14坦克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尤其是动力系统不靠谱,目前的生产进度极为艰难,就是俄罗斯自己也说不好何时能大批量采购。
如果能的话,印度方面也不过是整套移植俄方技术,再添30%~40%的印度国产零部件,而后就是再熟悉不过的由印度本土军工企业负责生产后续车型。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印度军工企业低效率生产问题,如何满足陆军的庞大换代计划?此外则是,要是玩砸俄方的技术又当如何?还有就是价格问题,毕竟T-14坦克及相关技术,可是有着“第四代坦克”的标签,印度政府这次又能掏出多少卢比呢?
对此俄罗斯军事专家利亚博夫·基里尔也明确指出,经验和技术能力都非常有限的印度工业无法有效应对FRCV的挑战,印度只能设计一些组件,而大部分都要求助于外国同行。即便如此,印度至少也得到2030年左右才能接收第一辆FRCV坦克。
现在步兵战车能否干掉二战时期的坦克
现在的步兵战车,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把二战事情的坦克干掉。
步兵战车和坦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装甲车辆。坦克是陆战之王,集火力、防护、机动性的顶级性能于一身,是不折不扣的陆战之王。步兵战车是陆军实现机械化的典型装备,主要强调对步兵的支援与掩护。一般来说,从装甲车辆的三大指标---火力、防护、机动性来说,坦克要远远优于同时代的步战车。这与两者的分工职能有关系,坦克是顶在第一线正面硬钢的拳头,步兵战车是在坦克后方推进,进行密切的坦步协同。
坦克是最重要的地面突击兵器,步战车一般是躲在坦克后面。
但是技术的进步使得步兵战车在火力、防护、机动性三大指标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的步兵战车,一般装备小口径速射炮以及反坦克导弹,兼顾对步兵的支援和反坦克作战,在火力性能上已经能与主战坦克较量一番。但是由于步兵战车需要较大的车体装载步兵,防护力较主战坦克还是差距太大。
目前最典型的步兵战车---美国的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主要武器是一门25MM的机关炮,主要用于支援步兵。而为了抗衡对方的主战坦克,M2步兵战车在炮塔两侧安装了“陶”式反坦克导弹。在海湾战争中的“东73”之战中,美军的M2步兵战车利用“陶”式反坦克导弹击毁了数量伊拉克T72坦克。T72坦克都能干掉,更不用说二战时的老旧坦克了。
即便不适用反坦克导弹这种对于二战坦克来说的黑科技,现在步兵战车利用自己的小口径机关炮也能有效的对抗二战坦克。例如二战时期最成功的坦克T-34,现在德国的步兵战车可以将其轻松干掉。
T-34装甲防护剖视图,正面装甲最大厚度为60毫米。
德国目前最新的“美洲狮”步兵战车,主炮为一门莱茵金属武器弹药公司研制的毛瑟MK30-2型30毫米机关炮。发射PMC28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1405米/秒,2000米距离可穿透63毫米均质钢装甲(零度着角),足以在2000开外干掉T-34。如果考虑到现在步战车使用的先进火控系统,这种优势更大。
有人说,如果碰到虎王,现在的步战车还有把握吗?
近70吨重的虎王,在二战中是BUG记得存在,正面最大装甲厚度为185毫米,“美洲狮”的30毫米小炮是够呛了。
拿我们就请出一款来自东方的步战车---04A步兵战车。由于我憋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已到晚期,在步兵战车的火力配置上选择了并列的100豪米线膛炮+30毫米机关炮,反装甲+反工事+反步兵样样不拉。04A步战车上的100毫米2A70型火炮为低膛压火炮,可发射激光制导的反坦克炮射导弹,射程4000米,破甲深度可达500毫米。这样的射程和破甲能力下,虎王也得老老实实当HELLO KITTY。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虎式坦克有哪些战绩
首先,一码事儿归一码事儿,虎1型通常称为虎式,而虎2型一般称为虎式,所以这里讲的是虎1型的情况。其次,你只是想简单了解看个热闹,所以麻烦不要再追问关于虎王的情况,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查找资料很麻烦的。 OK,开始…… 虎式首次实战是在1942年9月23日在列宁格勒附近(现在叫圣彼得堡)。整个二战中,虎式的击毁记录不完全统计为9850辆,自己损失1715辆。事实上,德军没有损失那么多虎式,整个二战德军一共才生产了1347辆虎式,之所以有1715辆这么个数字,是因为德军计算损失的时候,把严重损坏需要大修的也算在了损失里,而事实上,这些坦克拖回去,修修,虽然麻烦,但是再次投入使用是没有问题,死两遍也正常。 为什么出名?看看上面的数据就知道了,就算按德军的算法,重伤就算损失的话,虎式和盟军的交换比也达到了1:5.74。虎式在坦克三大性能中,在装甲和火力上面几乎达到了二战的中后期顶尖水平,就是在后来IS2出场后,虎式都不是完全没戏。而至于对付盟军主力T34和M4,那更是砍瓜切菜一般,T34需要集团作战,以牺牲头几辆车的代价包围虎1式打背后才行;而M4更是被德国人嘲笑为打火机,因为一炮就完蛋;而虎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机动性,而这个问题在后期大家都开始搞更大的家伙之后,也就显得一般般了,比如IS2或者虎王,这两个家伙的机动性比虎式还差劲儿。单就单车性能来说,我认为虎式是二战中最好的。 虎式上面诞生了很多超级坦克手(自己打不烂,打别人倒是一打一个对穿,当然成绩好),最出名的就是米歇尔魏特曼,一共搞定了138辆坦克以及132门火炮,其中广为传颂的就是1944年6月13日的波卡基村坦克战,这哥们带了六辆虎1式加一辆4号坦克,搞定了英国人一个营加两个连,魏特曼更是单骑走了一遍波卡基村,挨个点名,直到最后坦克轮子中弹,这哥们毫发无损地又跑回了自己阵营,虽然战斗有偶然性以及装备差异,但是英国人超过两打(23~27辆)坦克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而魏特曼只是最出名的,却并不是德军虎式坦克击毁记录的保持者,德军至少有10人操作虎式击毁超过100辆盟军坦克,比如库尔特·科尼斯佩尔(168辆)、沃尔特·史沃夫(161辆)、奥托·卡尔尤斯(150+,有人说是170辆)、容纳斯·波特尔(139+)。平均1两德国坦克可以消灭10倍以上的苏联坦克
501st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120 消灭450 战损比3.75
502nd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107 消灭1,400 战损比13.08
503rd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252 消灭1,700 战损比6.75
504th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109 消灭250 战损比2.29
505th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126 消灭900 战损比7.14
506th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179 消灭400 战损比2.23
507th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104 消灭600 战损比5.77
508th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78 消灭100 战损比1.28
509th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120 消灭500 战损比4.17
510th German heavy tank battalion 损失65 消灭200战损比 3.08
13./Panzer-Regiment Großdeutschland 损失6 消灭100 战损比16.67
III./Panzer-Regiment Großdeutschland 损失98 消灭500 战损比5.10
13./SS-Panzer-Regiment 1 损失42 消灭400 战损比9.52
8./SS-Panzer-Regiment 2损失 31 消灭250 战损比8.06
9./SS-Panzer-Regiment 3 损失56 消灭500 战损比8.93
101 SS Heavy Panzer Battalion 损失107 消灭500 战损比4.67
102 SS Heavy Panzer Battalion 损失76 消灭600 战损比7.89
103 SS Heavy Panzer Battalion 损失39 消灭500 战损比12.82
TOTAL: 损失1,715 消灭9,850 战损比5.74 数据显示苏联大量坦克无法击穿虎式坦克装甲 所以德国重坦克营取得巨大战果 魏特曼车组1量虎式消灭了英军1个营的装甲部队
坦克车身上为什么会写“超级超限”四个字有什么具体的意思吗
相信平时有关注、了解军事的读者都会注意到,很多陆军主战装备例如主战坦克、自行火炮、履带式步战车等车辆装备在进行铁路运输时,车身上往往会贴上“超级超限”四个红字,让坦克、战车平添了几分神秘感。
特别是有时在演习场上,参加作战演习时,都可以看到坦克、战车车身上贴着这个标签,很多人甚至将这个“超级超限”标签和军队口号联系起来,认为是激励坦克、战车成员超越自身能力、装备的性能极限,努力刻苦训练、争夺良好成绩的口号。
但是,上述对这个“超级超限”标签的解读完全只是观众的一厢情愿罢了,实际上“超级超限”和训练口号完全没有关系。它其实是坦克、战车进行铁路机动运输时为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张贴的,是大型装备进行铁路运输时一个必要动作。
坦克、战车进行铁路运输时,它们就是火车上的货物,自然需要按照相关作业标准/规定对它们进行评估。要知道,火车运输货物时是有一个界限的,对货物尺寸有不少限制。这个界限是宽度上的界线,而并非重量上的界限,火车载重能力是非常出色的,上限非常高。而宽度界线受很多情况影响,铁路沿线可能会有一些狭窄的路段,或者是有某些障碍物,导致火车不能运输宽度非常大的货物。
而“超限”的意思就是货物的宽度超过了火车运输货物的正常限界,根据运输货物的超限情况,超限货物可分为三个等级,从小到大分别是一级超限、二级超限和超级超限。坦克、战车车身上贴着“超级超限”,就说明它们的宽度尺寸已经是严重超出了正常界线。
不过,即使是坦克、战车已经“超级超限”,它们往往还是可以安全运输的。因为火车机车车辆和障碍物之间会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空间,可供这些“超级超限”的货物安全通过。当然了,因为是“超级超限”的货物,所以在运输前必须对它们的装载位置进行严格测算,避免装载偏差带来的意想不到的风险。
坦克、战车车身上贴着“超级超限”标签,可以非常清楚、醒目的提醒运输人员对它们进行特别认真对待。至于为什么在演习场上看到坦克、战车车身仍然贴着“超级超限”的标签,则可能是这些装备刚刚完成转运,还来不及撕下标签,或者是方便下一轮的火车运输工作,而带着这些标签参加演习,这也是无伤大雅的。
《坦克世界》动画中的坦克是否存在,如KV44
你好,接下来我会为你回答问题。
1、沙皇坦克
沙皇坦克
沙皇坦克沙皇坦克由沙皇俄国发明制造,它的两个前轮直径为27英尺(约8.23米),拖着两个小很多的后轮。其上安装了巨型重炮,是为数不多的无履带坦克之一。它被设计用于越过任何障碍。其造型相当庞大,也不适于战场使用,故不久即遭弃。
驱动装置是一套两前一后的三个轮子,由前面两个直径达 9 米的放射状轮幅巨大轮子推动,后面一个单轮直径 1.5 米,由于没有其它文未说明是关于它的转向方法,因此只可由模型照片上观察,个人认为「沙皇」战车是可能靠它的尾轮作转向用,当然也可以利用控制两个前轮的正反各转动作出转各运动(就和正式的「坦克」转向方法一样了.).它装上了两台德国迈巴赫发动机,单机输出功率可达 240 匹( 2,500 转 / 分),看到这里时,真是不得不佩服俄国人的超凡想象力!(资料和图片来源:百度)
2、p1000巨鼠
1942年12月,克虏伯公司拿出了全重1500吨的超级坦克方案P1500.它的正面装甲最厚处达360mm.P1500将装备800mm的臼炮,并且极有可能是安装2门!它的动力系统计划使用2台或者4台潜艇用柴油发动机·两种超级坦克的研究工作一直进行到1943年上半年·其后在Alber的要求下方案被取消·P1000的炮塔被拆卸下来作为海岸炮,安放在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峡湾附近·
中文名
巨鼠式超重型坦克
外文名
P1000
车体长度
35米
车体宽度
14米
车体高度
11米
重 量
1500吨
正面装甲
360mm
相关数据
车体大小
车体长度为35米,宽度是14米,高度是11米,为了承受本身的巨大重量,坦克每侧的 履带有3.6米宽,由3条1.2米宽的分履带组合而成。尽管巨鼠与以往的坦克相比十分巨大,但仅相当于一艘轻型巡洋舰。
武器配置
两门280毫米炮作主炮,一门128毫米火炮,八门20毫米Flak38高射机关炮,两挺15毫米MG151/15。
动力系统
P-1000超重型坦克动力系统是使用8台Daimler-BenzMB501型20缸的柴油发动机,一台柴油发动机马力为2000匹 马力,输出动力可达到16000匹马力,就可以推动到这架超重型坦克,而行走最高速度是40公里/小时。
研发过程
初期
1942年初,帝国武器局第5处计划开发一种全重超过1000吨的超重型坦克.阿道夫.希特勒本人在开始的时候对这种 超重型坦克也很感兴趣.他批准由克虏伯公司(KRUPP)承担这种坦克的研制工作 1942年6月23日,在克虏伯公司由Grote博士主导(由Hacke博士协助)的超重型坦克的研究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简介
这种新的超重型坦克取名为:KruppP1000(巨鼠).计划中的P1000的长度为35m,宽度是14m,高度是11m.简直就是一条"陆地巡洋舰".为了承受其巨大重量,P1000每侧的履带有3.6m宽,由3条1.2m宽的分履带组合而成.P1000的设计最高速度是40公里/小时,其动力系统准备用2台MANV12Z 32/44型24缸的柴油发动机,输出动力
可达到17000马力(2 X 8500马力);或者使用8台Daimler-BenzMB501型20缸的柴油发动机,其输出动力也可以达到16000马力(8 X 2000马力).
P1000可以装载很多种武器,其中一种方案配置是:2门280mm主炮(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战列舰上的舰炮),一门128mm火炮,八门20mm flak 38高射炮和两门15mm 毛瑟mg151/15.
另外,在P1000和P1500之前,克虏伯公司就已经有过类似的超级武器的研究:使用海军巡洋舰主炮的超级岸防炮.这些超级岸防炮系列包括有14种不同的平台,编号是从R1至R14.火炮则是用150mm至380mm之间的舰炮,火炮安装在平台的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上.其中的R2平台装备的是280mm的火炮.但是超级岸防炮系列并没有留下任何图纸资料. 巨鼠并没有用于战争,不过它是一种无敌的超级陆地堡垒。
性能
Krupp P1000(巨鼠)超级坦克计划性能
全重: 1000t
车长: 35.00m 车宽: 14.00m 车高: 11.00m
乘员:27以上
动力: 2台MANV12Z 32/44型24缸的柴油发动机/ 2 x 8500hp
或 8台Daimler-Benz MB501型20缸的柴油发动机 8 x 2000hp
速度: 40km/h
武器: 2门 280mm SK.C/34 L/54.4 舰炮,
1门 128mm KwK44 L/55 火炮,
8门 20mm Flak38 L/112.5 高射机关炮,
2挺 15mmMG151/15 机关炮
装甲厚度: 炮塔正面 360mm 炮塔侧面 220mm 炮塔顶部 150mm
车体正面 360mm 车体侧面 250mm
(图片与资料来源:百度)
3、法国雷诺ft17坦克
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又在Ⅰ型坦克基础上,改进生产了Ⅱ至Ⅴ型坦克,其中Ⅳ型坦克生产得最多,约1200辆,参加了费莱尔、 康布雷等著名的战役,并一直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同时英国还研制生产了“赛犬”中型坦克、C型中型坦克等。法国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生产坦克的国家,先后研制了“施纳德”突击坦克、“圣沙蒙”突击坦克、“雷诺”FT-17 轻型坦克和2C 重型坦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雷诺”FT-17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可 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而且动力舱后置、车体前设驾驶席,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绝大部分 现代坦克都沿用了这一设计。德国在遭到英国坦克的沉重打击后,在匆忙中 开始设计自己的坦克,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坦克的国家。1918年初,德国研制的第一种坦克A7V被投入实战,但还没等它发挥什么作用德国即战败。美国、俄国也都在这一时期研制生产了自己的坦克,但此时它们的产品无论在性能和数量上均不如英国。一战期间的这些坦克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因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其火力、机动性、防护性和可靠性都比较差,乘员的工作环境也很恶劣,只能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尽管如此,由于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并在战场上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 坦克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篇章。
由于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地面作战部队的主要突击力量,其巨大的威力无人可敌,因而登上了“陆战之王”的宝座。同时,也造就了如德国的古德里安、隆美尔,美国的巴顿,苏联的朱可夫,法国的勒克莱尔等一批以运用装甲兵著称的名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看到了坦克的前途,纷纷根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研制装备了多种形式的坦克,其中轻型和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也出现过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履式轻型坦克及多炮塔结构的重型坦克。这些坦克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都有了明显提高,它们的战斗全重一般在9~28吨之间,最大行驶速度20~43千米/小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有的达到了75或76毫米。各大国均组建了装甲部队,装甲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已经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上的坦克已有约2万余辆。其中前苏联已成为第一坦克大国,拥有坦克15000余辆,德国跃居第二坦克大国,拥有坦克3500辆,原来的老牌坦克王国英国和法国发展坦克的势头已经减弱,分别拥有坦克1150辆和2200辆。此时的美国陆军由于保守势力占了上风,没有认识到坦克的强大突击作用,因而没有引起重视,只有470辆轻型坦克。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垄断集团支持下当上了德国总理。这个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中被吓得丧魂落魄、躲在堑壕中瑟瑟发抖的原德军下士上台后,在德国推行法西斯主义,重整军备,开始为侵略扩张做准备。希特勒对坦克可谓是情有独钟,在看了陆军研制的几种坦克为他所做的表演后曾兴奋地大叫:“这正是我所要的!这正是我所要的!”因此,坦克在德国陆军中的地位简直就是如日中天,得到了迅速发展。(资料与图片来源:百度)
3、KV44
在历史上没有过上过战场。所以也没有任何战绩,但是它确实存在,只是实验车。就跟那个kv6一样。他跟德国的p1000巨鼠,同样的可笑。照出来却没上过战场。(资料来源:百度)
4、KV2
KV-2重型坦克(英文:KV-2 Heavy Panzer 一开始设计者决定安装152mm的mod1909/1930型榴弹炮,最终更现代的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弹炮取代了它。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设计出来以适应这种重型炮,该炮塔被命名为MT-1。随着正式纳入军方采用而给予了“KV-2”的称呼,苏联士兵则称其为“无畏战舰”(KV s bolshoi bashnei)。搭载152mm榴弹炮的它拥有强大的火力,其巨大车体被德军称为“巨人。
制造初期
1941年初期,这种坦克被命名为KV-2。在这之前,K
KV-2坦克
V-1被称为“装备小炮塔的坦克”,而KV-2被称为“装备大炮塔的坦克”。1940年2月10日,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当时苏联的设计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如此重型坦克的经验。他们在榴弹炮的炮身上安装一个挡板,这个挡板的作用是防尘以及弹片和子弹。在第一次射击的时候这个挡板被撕裂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
使用
1940年,2辆KV-2坦克就被送至前线。不过据说在
KV-2坦克
苏联卫国战争前KV-2并没有参加过战斗。这2辆KV-2坦克向已经被攻占的碉堡射击,射击效果很好。1940年后期,KV-2重型坦克正式装备部队。苏军坦克兵喜欢称呼KV-2坦克为“大胆的人”。
生产过程中,坦克的炮塔被做过细微的改进并加装了DT机枪。缩短的M-10榴弹炮可以发射52kg的高爆弹。海军的1915/28型半-穿甲弹KV-2也可以发射,E.N.索利亚良钦少将的第2坦克师在夏维利亚大街和正在猛冲的德国第4装甲集群属下第6装甲师正面撞击,苏军的80辆BT快速坦克在20辆KV坦克(各型)和T-34坦克的支援下发起进攻,德军主力为35(t)轻型坦克和4号坦克(早期)。当时第6装甲师上司第41装甲军军长莱因哈特将军事后回忆道:“这次迎击战中,我军的坦克中有1/3是4号坦克,我们的坦克向步步开上街道的怪物(KV坦克)进行三方向射击,根本没有用,我们的坦克象骨牌一样被打倒!”
问题多多
不过,KV-2坦克为了保留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和刀
KV-2坦克
枪不入的装甲,也的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由于车体一致,KV-2坦克继承了KV-1坦克在齿轮,传动系统及乘员舱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加上其重量的剧增(从53-58吨不等),而传动装置则仍然采用未经改进的373千瓦V-12柴油机,所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KV-2坦克在作战时机动性的严重缺陷。
KV-2和KV-1一样在转动和底盘上有严重的缺陷。此外,大多数的KV-2坦克所携带的炮弹数量都不正常。尽管如此,KV-2坦克的出现还是给德军坦克手造成了可怕的心理恐惧。当时除了88mm高射炮,几乎没有任何武器能成功摧毁这种巨兽。下面有一段1941年6月25日德军第6装甲师第11装甲团关于遭遇KV-2坦克的战斗日记:
“早晨,第11装甲团第2营沿着进军道路的右侧前进。整整一天,所有的部队都遭到俄军第2装甲师的进攻。不幸的是,俄国人的52吨重型坦克似乎对距离1千米的射击毫无反应。
大多数的KV-2坦克都是因为故障而损失的。例如第41坦克师损失了33辆坦克中的22辆KV-2坦克,只有5辆是被敌人击毁的,其他17辆都是因为故障或者燃料耗尽而被抛弃。1941年10月,KV-2坦克的生产被取消,苏联一共制造了334辆KV-2坦克。
建造历程
研发之初
苏联KV系列重型坦克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
KV-2坦克
。主要还是西班牙内战的教训促使了苏联重型坦克的快速发展。在内战期间苏联向国际纵队一方累计提供了331辆轻型坦克。这些坦克以T-26为主,苏联KV系列重型坦克1938年前后,苏联的两种试验车型SMK和T-100重型坦克开始试生产而且装备红军部队。这两种都是多炮塔重型坦克。其中著名苏联坦克设计师科京主持设计的SMK“基洛夫”重型坦克主炮塔上装一门76.2毫米主炮,前下的副炮塔内装一门45毫米炮,乘员7人,战斗全重55吨。T-100重型坦克也采用类似的主副炮塔的武器布局,乘员6人,战斗全重58吨,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
改进技术
20世纪30年代末期,各种各样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和德军Ⅲ、Ⅳ型坦克的运用,使苏联认识到T-35重型坦克已经落伍,因此,决定加紧研制新一代的重型坦克。1938年,基洛夫工厂科京设计组提供了在SMK坦克基础上改进的单炮塔重型坦克,该坦克取名为KB,是当时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K·伏罗希洛夫名字的字头缩写。本文采用的是各国常用的英文缩写KV。1939年12月19日,KV样车被批准为苏军的制式装备,定型时命名为KV-1重型坦克。
KV-2坦克
20世纪30年代末期,战争的风云笼罩欧洲。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对反坦克兵器的研究。1938年的德国研制出了PAK38式50毫米长身管反坦克炮。该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防炮之一。在500米距离上能够击穿当时世界上所有现役坦克的装甲。同时纳粹德国还在继续研制更大口径的75毫米反坦克炮。
再次改进
1938年10月根据科京的建议,开始以SMK重型坦克为基础的新型单炮塔重型坦克的研制。
1939年9月5日,KV坦克被运往莫斯科进行展示。一个月以后KV样车返回列宁格勒,就在准准备进一步测试时,苏芬战争爆发了。KV重型坦克和SMK,T-100重型坦克一起编入红军第20重型坦克旅第91坦克营派往前线。
1939,40年版KV-2,使用MT-1炮塔
1941,42年版KV-2,使用MT-2炮塔
性能数据
KV2模型
KV-2多角度视图(5张)
战斗全重 52000kg
车长 7.0m
车高 3.3m
车宽 3.25m
引擎 V-2K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2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 km
车内 6人
火力装备3x7.62mm DT MG机枪
152mm Howitzer M-10 火炮;
弹药 152mm: 36发 ; 7.62mm:2475-3087
装甲 30-110mm
爬坡度 30度
通过垂直墙高 1.2m
越壕宽 2.7m
涉水深 1.6m
服役参战
在德国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第2天,KV坦克即在立陶宛境内和德军坦克发生激战。当时驻守的苏联西北方面军司令F.I.库兹涅佐夫上将手里有两个兵力不足的机械化军:库尔金少将的第3机械化军拥有KV1、KV2坦克共52辆,而谢斯特巴洛夫少将的第12机械化军没有重型坦克。
KV-2坦克
德军开始调用炮兵轰击,但是KV坦克仍步步紧逼,一门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在100米距离击中一辆KV(没有型号说明)坦克,它马上停下了,但是正当德军庆祝胜利时,KV坦克再次启动,并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国炮兵面前压扁了榴弹炮,继续前进。
为了和在拉斯叶尼亚北部的第12机械化军会合,第2坦克师在正午之前脱离战场,当时该师已经用完了几乎所有弹药、燃料,很多旧坦克开始故障,为了分配备用燃料弹药和进行维修,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为了防止德第6装甲师的追赶,他们开始向多比萨河上游行军。
被德军俘获的KV2
1941年6月24日清晨,德军的救援纵队从拉斯叶尼亚市出发企图和桥头堡联系,KV2坦克首先击毁了12辆德军卡车,它挡住了通往两个桥头堡的道路,同时第2坦克师主力正在和北部桥头堡的德军发生血战,在得到KV2坦克第一次阻击胜利的报告后,第2坦克师士气大涨,攻势进一步加强
德军决定使用更大的火炮,位于拉斯叶尼亚近郊的第298高射炮营的一门88毫米炮经过精心伪装后,由牵引车托曳接近KV2,为了隐藏自己,德国人躲在卡车残骸后面慢慢前进,但是KV2的乘员凭借直觉将炮塔一直跟随他们活动。在接近到900米时,德军炮兵开始布设阵地,此时KV2连续两炮接连摧毁了德军火炮和牵引车。一些德军冲上来试图拖回伤兵,KV2的机枪顺便将他们也一并报销。
23日清晨,德军派出了压箱底的武器,自己秘密发展的DW2突破坦克企图正面对决KV2,结果它的短75毫米炮在KV2强大的152毫米炮面前毫无还手余地,在烟雾的掩护下被迫撤退。
24日夜间,德军出动工兵:第57装甲工兵营的一个特遣队趁着夜幕匍匐前进,用双倍于通常用量的炸药对KV2车体进行爆破。KV2没有被摧毁,反而机枪猛烈扫射,德军无法抬头只得爬了回去,只有一个工兵前往确认爆炸效果,发现炸药虽然炸断了履带,但是对装甲丝毫没起作用,他在离开前用小型炸药包对KV2的152毫米火炮进行爆破,但同样收效甚微。
有必要提一下苏军主力最后的奋战:在德第6装甲师被一辆KV2弄得团团转的同时,扭回头赶来从东侧增援的德第1装甲师和苏第12机械化军、第2坦克师发生了大规模坦克会战。
KV-2坦克
由于北侧的苏军已经失败,德第6装甲师派出一个35(t)坦克排在1941年6月25日从桥头堡出击,开到了那辆孤独的KV2驻守的十字路口,并隐藏在灌木丛中。
德军缴获的KV-2坦克
敌营历程
尽管对毛病百出的kv-2摆出一副不屑的态度,甚至将其戏称为“俄国厕所”,但正是因为那门152榴弹炮史无前例的存在,所以不论苏军还是德军,都被这种坦克深深地吸引,有时kv-2的作用甚至是无可替代的。
6、KV6
真正的KV-6(226工程)是以KV-1为基础的喷火坦克,将车体机枪更换成带防盾的火焰喷射器,右边是真正的KV6下面的那个KV-6是别人杜撰出来的这辆是“真正”制造出来的成品。
中文名称
KV6坦克
国 家
德国
装甲最大厚度
160mm
车组成员
16人
火力配备
一座双联装152mm M-10火炮
一座16管132mm BM-13喀秋莎火箭炮
两座单装76mm F-32火炮
两座单装45mm 20-K火炮
两座双联装12.7mm机枪
14挺7.62mm 坦克机枪
2座M1933火焰喷射器
简要说明
KV6坦克图册
历史上曾经制造过两辆KV-6,一辆是在1941年12月,另一辆是1942年1月。 1941年7月,斯大林听说一辆KV-2迟 滞了德军一个师的前进脚步, 苏联 领导人便下令以KV-2为基础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一种巨型的“无敌坦克”,火力要尽可能大。为满足斯大林的个人味口务实的苏联 设计师利用现有的KV-1、KV-2、BT-5、T-38和 T-60坦克的部件、很快拼凑出一种名为KV-6的坦克。它全长15.5米,高4.6米,宽3米,重138吨,使用三台600马力V-2发动机,最大时速每小时20公里,装甲最大厚度160mm,车组成员16人,装备6个炮塔。
在审批这个项目时,有人质疑这种长条状的坦克无法转向, 斯大林反驳道:“它不需要转向,而是会径直冲向柏林。”这也许是他讲过的最有趣的话了。斯大林对这种他亲自导演出来的“怪胎”充满信心:“我打赌,希特勒不会喜欢这个!”普通人很难想象苏联真的会制造出这种不伦不类的东西,但是依旧有2辆KV-6的原形车完工并投入实战检测,其作战经历非常荒谬可笑。第一辆原形车于1941年末完工后立马加入莫斯科保卫战,在它的第一次作战中,由于冬天大雾的原因,,尾炮意外地向中部炮塔开了一炮。这导致了一场爆炸,整车毁于一旦。第二辆原形车完工于1942年1月,之后被送上斯大林格勒前线。这辆原形车装上了炮塔仪表以防止上次那种事情发生,但还没等到向德国人开上一炮,它就在跨过一道深沟时折断成两半。事实上,德国人根本没有机会见识到这种坦克的“威力”,斯大林对此肯定深感失望。
但实际上上面的材料只是作者自己的,该种KV6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它的设计图来源于一次模型大赛。而且斯大林并不喜欢多炮塔系列的坦克。
7、虎式突击炮
“突击虎”也叫“强虎”,是一种自行重迫击炮(臼炮),主要用于城市巷战,设计思想源自于1942年秋斯大林格勒的残酷巷战,苏军利用断壁残垣的地利给予德军重大杀伤,而普通火力很难有效杀伤其中的目标。 受此教训,德国急需为参加巷战的重装步兵配置足以杀伤结构复杂建筑内敌人的火力支援车辆。起初构想为“突击虎”装备210毫米榴弹炮,但当时这种火炮并未制造出来。
中文名称
虎式突击炮(突击虎)
英文名称
Sturmtiger
前型/级
虎1坦克
研制时间
1943年10月
服役时间
1944年8月12日
定型时间
1943年8月5日
国 家
德国
1.简介:
“突击虎”也叫“强虎”,是一种自行重迫击炮(臼炮),主要用于城市巷战,设计思想源自于1942年秋斯大林格勒的残酷巷战,苏军利用断壁残垣的地利给予德军重大杀伤,而普通火力很难有效杀伤其中的目标。
受此教训,德国急需为参加巷战的重装步兵配置足以杀伤结构复杂建筑内敌人的火力支援车辆。起初构想为“突击虎”装备210毫米榴弹炮,但当时这种火炮并未制造出来。
辅助武器是1挺7.92毫米机枪。其正面装甲厚度达150毫米,但其他部位装甲较薄,成为“鱼腩”部位。
1943年10月至1944年9月,“突击虎”共制成了18辆。它以返修后送的“虎”式重型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65吨,乘员5人。它的最大特征是装备一门380mm Stu M RW61 L/5.4臼炮,身管长度仅为5.4倍口径,这种“矮脚虎”的尊容,在世界自行火炮中是十分罕见的。更绝的是,它的炮管有两层,可以更换烧蚀重的内层炮管。这是由于迫击炮的膛压较低才能行得通的。弹药基数为14发,弹种为榴弹/火箭弹,炮弹的重量达324千克,补充弹药是要利用车体后部的吊架,也算是一绝。
1944年8月12日,“突击虎”式自行火炮被运输到波兰参加镇压华沙起义的行动,这是它第一次在战场上亮相。“突击虎”能用一发火箭弹摧毁任何建筑或者其它目标,有报告称其一发火箭弹彻底击毁了美军3辆M4“谢尔曼”式坦克——威力超过了重型轰炸机!“突击虎”重达65吨,装备一门380mm StuM RW61 L/5.4臼炮。“突击虎”式自行火炮虽然威力强大,但出现时间过晚已无法影响战争历程,在整个二战中一共生产了18辆。
2.研发历史:
2.研发历史:
突击虎”的设计源自1943年8月5日由希特勒本人提出的“562号设备-自行突击臼炮606/4”,武装一早即选定为海军用380毫米反潜臼炮(火箭助推)。古德里安为慎重起见而建议先试制一辆样车供可行性评定,希特勒口头上同意但仍内定月产量为10辆。 1943年10月20日,在阿莱斯操练场公开了一辆以虎I坦克底盘重轮(内藏缓冲橡胶层)来支撑。这种臼实际上是5.4倍口径61型380毫米火箭发射装置,可以将350千克重的4581型高性能火箭助推榴弹(R-Sprgr.4581)打出6000米远,发射尾焰通过导管向前方排出。在战斗室前部的球形枪座内亦备有1挺MG34机枪供近身防御。截止到1945年2月共有16辆380毫米突击臼炮配属到战斗部队,首战即参加镇压1944年夏末的华沙犹太人起义,而在德国本土防御作战中也只发挥了有限作用。其厂方名称为VK4501(H)阿尔凯特改装型(武器局流水号No.G369)。
8、IS-360坦克
IS-360“球型坦克”,是由B.Mikova设计的众多坦克方案之一,采用了独轮车的构架。该方案设计于1942年6月,但并未引起红军装甲部门高层的任何兴趣,最终搁置至今。
这辆车的参数如下,直径10米,极速90Km/h;引擎2000马力,战斗重量:500吨;装甲:200~250毫米。
机动性非常优异,可以轻易地转向目标,平衡系统也非常独特,使用是类似陀螺仪的原理,行进过程中很平衡。
后来经过改装,有了上图的样子。
当时苏联设计的球形坦克,车体上方为一座机枪炮塔,车体两侧各有一门L-10 76mm短炮身主炮。
球型坦克 与T-34坦克协同作战
8、T35
T35是多炮塔家族中体现“陆地巡洋舰”的典型车辆,它那庞大的车身和“五头六臂”、“四面开花”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T-35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苏联坦克工业快速发展的一种象征而载入史册让英法惊叹。它是世界上唯一量产的5炮塔重型坦克,但也证明了多炮塔坦克的机动性不可靠是一个失败的作品。
中文名称
T35重型坦克
战斗全重
50t
乘员
11人
主要武器
1门76.2mm炮
副武器
2门45mm炮
研制历史
T35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国为了增强重型坦克的火力,在“陆地巡洋舰”观念的影响和军舰多炮塔的启发下,接二连三地研制出多炮塔式的坦克,其种类由以苏联最多。从总体布局上区分有:并列双塔型的早期T-26轻型坦克,前后双塔型的T-100重型坦克,主塔上叠加副塔型的T-12/24中型坦克,中央主塔、前面双副塔的T-28中型坦克,中央主塔、四周副塔的T-35重型坦克等。 20世纪三十年代初,苏联军方对坦克“增加突击力”的要求十分强烈,主张研制多炮塔的重型坦克,作为突破敌坚固防御阵地的主要力量。为此,1932年第174机器制造厂的总工程师O·M·伊瓦诺夫开展了设计工作,他参考了英国研制的“独立号”多炮塔式重型坦克的基本设计方案,7月制造出样车并经测试后,于1933年交由哈尔科夫机车制造厂批量生产。
武器配置
T35重型坦克
T -35坦克和英国的“独立号”坦克一样,也有5个独立的炮塔,不过,这5个炮塔是分两层排列的.主炮塔在中央居上,装1门76.2毫米短身管火炮,弹药基数90发,另有1挺7.62毫米机枪.下层是围绕主炮塔的两个小炮塔和两个机枪塔,成对角线布置;两个小炮塔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2个机枪塔位于主炮塔左前方和右后方.这样的布置的好处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较均衡.不过除了主炮塔可以360度旋转外,其余4个炮塔只有165~235度的方向射界.也就是说,由于总体布置上的限制,不可能将五个炮塔的火力全部集中到一个方向上.2个小炮塔最初各装一门37毫米炮,1935年改为45MM长身管坦克炮(弹药基数共200发)和一挺7.62毫米机枪;2个机枪塔上各装一挺7.62MM机枪.7.62毫米机枪弹药基数为10800发.全车共有11人,即车长(兼机枪手),3名炮长,3名装填手,2名机枪手,无线电员和驾驶员。
T-35坦克用轧制钢板焊接而成,有些部位是铆接的,装甲厚度为11~35mm。车长9.72m,车宽3.20m,车高3.43m。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在中。车上装备有71-TK-1式电台,车内通话器,手持式灭火器和烟雾释放装置等。动力装置为1台V型12缸水冷航空汽油机。传动装置为机械式,行动装置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和小节距履带,每侧有8个小负重轮。
T-35坦克的缺点在于速度低,行程短,且不能原地转向。另外,其装甲防护能力差,该坦克的装甲仅能防枪弹,炮弹和炸弹碎片。为了增强它的装甲防护能力,苏军曾对其装甲板进行过加厚处理。
1933年生产了10辆T-35,标准生产型直到1935年才开工,至1939年停产,总计生产了61辆。该坦克于1936年开始在苏军中列装。主要装备在独立第5重型坦克旅,该旅被指定参加一年一度的莫斯科阅兵。苏德战争爆发时,T-35坦克部队被部署在西南方面军的防线,但在德空军的猛烈轰炸下损失惨重。后来,少量用于莫斯科保卫战,把纳粹德国的士兵吓了一跳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怪物”。到1941年底,因为装甲太薄、机动性太差等原因,剩余的T-35坦克全部退出现役只能在博物馆里度过余生。
性能数据
辅助武器:2门45mm火炮
4~5挺7.62mm机枪
弹药基数:炮弹96+220发
机枪弹10080发
发动机功率:500马力
最大速度:30km/h
最大行程:150km
10、古斯塔夫列车炮
二次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克虏伯兵工厂建造完成后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 而后它以700万马克被军方购买,第二门巨炮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昵称“多拉”。)列车炮。 (注:“古斯塔夫”巨炮与“多拉”巨炮是两门炮而并非一门)
中文名称
古斯塔夫列车炮
外文名称
Heavy Gustav
所属国家
纳粹德国
生产地点
克虏伯兵工厂
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由来
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全歼部署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区。苏军为了抵抗德军的进攻,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决心进行持久防御。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一座秘密弹药库发生意外爆炸。这座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究竟什么原因引起这次爆炸?长期以来众说纷坛。有人分析是德国斯图卡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派遣间谍破坏的。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美国某军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说是在清理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般的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物。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处心积虑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它以700万马克被军方购买。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机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
巨炮制成后被命名为“古斯塔夫”炮,原计划攻击马其诺防线,可是这时法国已经投降。苏德战场迫切需要重型火炮,于是“多拉”炮被运到克里米亚。
1942年6月,所有包括古斯塔夫在内的所有巨炮集结和准备完毕,准备向着塞瓦斯托波尔发起最终清算。6月5日,古斯塔夫在2台大功率柴油机的驱动下缓缓驶出参与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火炮背后的起重机把7.1吨重的炮弹送入炮管,震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打响了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最终审判的钟声。
这枚炮弹准确的落在了苏军的阵地上,瞬时间一大片建筑物和永久性防御工事被夷平,塞瓦斯托波尔的阵地上出现了犹如4个美式足球场一样大的深坑,将苏军精心建造的永久性防御工事直接炸出了核心,30米深的防御工事就这么被直接炸穿。在苏军还没反应过来,卡尔等重量级巨炮也纷纷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火力倾斜到苏军的基地里面。要说最出色的的一击应该算是古斯塔夫对白涯据点的攻击了,古斯塔夫一炮直接打穿了10米厚的混凝土防御工事,把里面的弹药库引爆。剧烈的连锁爆炸直接把海湾里面的一艘船震沉。从6月5日到6月17日12天里,古斯塔夫总共发射了48枚炮弹,摧毁了“斯大林”“西伯利亚”“马克辛姆高尔基”炮台,与多数据点。其中白崖是完全没了的。战后的塞瓦斯托波尔已经没有什么建筑物还能屹立不倒的了。
1942年底被派遣到列宁格勒,进入战备状态后又因苏联取消进攻而无所事事,1943年春被调回国内进行维修,直到德国战败被德国工兵炸毁。
数据
全长 : 42.97米
宽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吨
炮口径 : 800毫米
炮长: 32.48米
炮重: 400吨
射击角度: +53 度
炮弹重 :
⒎1吨(穿甲弹)
⒋8吨 (高爆弹)
⒈8 - 2.0吨 (推进燃料)
炮弹初速:
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 (高爆弹)
射程 : 28 - 60 公里
服役时间:1941年—1945年
产地:德国
发射速度:14发/天
11、多拉巨炮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处心积虑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中文名
多拉巨炮
外文名
大朵拉(音译)
口 径
800mm
入 役
1942年
全炮长
约43m
开发计划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处心积虑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技术特点
30张
多拉巨炮图册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它被700万马可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称“多拉”。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大多拉”除了在身管长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榴弹丸重4.81吨。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1吨,内装200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公里以外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
不过,由于个头太大,“大多拉”的运输、操作、保障都极为不便,这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实战能力。仅就运输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还需要借助巨大的吊车将各部件安装在炮架上。仅安装好这门巨炮,就需要大约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
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
14张
多拉巨炮图册
15张
多拉巨炮图册
战场实践
1942年夏天,苏德之战进入最紧张的阶段,德国第11集团军包围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重镇塞瓦斯托波尔,但是久攻不下。这座城市在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曾经顽强阻挡了英法联军的多次攻击,德军指挥官曼施泰因将军一筹莫展。德国最高统帅部了解曼施泰因的处境,为了尽早夺取这座苏联重要的港口城市,希特勒命令将重型武器调往前线,支援攻城战斗。这种武器就是纳粹德国所制造的最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列车炮。
这种超级武器原本是用来对付马其诺防线的,但是德国装甲部队在西线迅速取胜后,它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希特勒正好拿它来对付苏联人。
为了把火炮顺利运送到克里米亚前线,德国人特地设计了三辆车厢编组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由于沿途的桥梁都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公里范围内日夜巡逻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一旦发现有苏军飞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重约1.8吨到2吨。当时,驻守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决心进行持久防御,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其中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不过,它仍然没有抵抗住“多拉”列车炮的轰击,弹药库被直接命中后摧毁,连锁爆炸导致近千名苏军伤亡,可是当时苏联人并不知道是什么武器造成这次灾难的。有人分析是德国JU—87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间谍蓄意破坏。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在清理建筑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苏联人才意识到是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建筑。
1942年8月中旬,这种大炮被运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也无法改变德军遭到惨败的命运,为免被缴获,超级武器又被匆匆运回。1944年华沙起义时,“多拉”列车炮又会同一些巨型臼炮对起义者进行了无情的镇压,将华沙全城夷为平地。1945年4月,德国人为免它被缴获,将“多拉”拆毁,盟国军队缴获了这门巨炮的一些部件,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发现过一根炮管和几发炮弹。
二战结束时,“大多拉”炮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生。
技术参数
口径:800mm
入役:1942年
全炮长:约43m
炮高:12m
系统全重:1350吨
最大仰角:53℃
有效射程:40km
炮弹重:7.1吨(穿甲弹) 4.8吨(高爆弹) 1.8-2.0吨(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高爆弹)
射程:28-47公里
制造厂商:克虏伯
多拉巨炮的角度调节装置
列车炮简史
铁路是工业化时代的第一种大规模陆上运输系统,在自走载具(汽车、战车)用公路网发展成熟前,是陆地上最有效的重型火炮运输系统﹔但是因为由于铁路的高度依赖性,所以拥有当时最可怕的陆上武装的武装列车使用弹性不佳,如果要增加它的机动能力和使用弹性,第一步改善只有从密集化、沿伸铁路网络开始下手,但是如此仍无法完全克服这一项先天性的障碍。早期的武装列车(仅有为数还算不少的轻武器当固定武装)演变成后来的列车炮,因为武装开始使用火炮,打击的范围及威力都大幅提升了不少,随著时间的进步,列车炮的口径随著一步步加大、炮弹种类也随着增多,破坏力的扩增也不言可喻地暴涨,使得列车炮只要较少的数量、即可控制以往需要大量炮兵阵地才能控制的广阔地区,让武装列车的战略地位跃升至另一个新的境界,可是武装列车依赖铁路网络的缺点依旧无甚改变。在列车炮的发展过程之中,大多数是由海军战斗用船舰的大口径主炮改装而成,有些甚至於只将舰炮拆下、直接装在列车载具之上,但无论如何这些改装成列车炮的火炮都远超过一般陆军的火炮,重量也比一般火炮重得多!必须装置在特殊设计的铁路载具、炮架之上,少部份甚至于需要以强化的铁轨设施配合;在经过如此繁复的改装,以及精密的规划设计其它配套的装备,让列车炮成为比绝大部份火炮都还要优异地重型火炮系统。列车炮虽然极为庞大,可是经由一番精心的设计,配合绵密且适用的铁路网络,仍旧能够快速移动,成为火力无匹、拥有一定地强大机动力的超级武器。
工业革命于18世纪于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十七世纪末已经有粗糙简陋的蒸汽机问世,但是一直都有著热效率不高的问题,直到瓦特(Watt.James)于1784年(十八世纪末)改良出高效率的蒸汽机之后,才开启机械横流的时代。过了十几年,刚进入十八世纪初,才出现所谓的「马车铁路」-由马匹拉着轨道上的台车前进,「马车铁路」在英国普遍地出现,虽然同时期同在英国的杜来比锡有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轨道台车于1804年,但是它的速度比一般成年人的快步走速度还比不上,遑论更有效率的运输(这台车空间几乎都被蒸汽机占去)﹔再过十年,到了1814年在英国矿场从事机械维修的史蒂芬生先生,也因为杜来比锡的影响,在一次英国政府举办的公开徵求蒸汽机车设计竞赛中,以他发明在矿场赞助下研发的「波尔加号」蒸汽火车为蓝本,推出火箭号(Rocket)而赢得比赛,然后各国即以火箭号为基础下,高速发展轨道运输。过没多久,1825年9月27日英国出现了第一条实用化的铁路(之前与1814年的铁路只能用在工业区之间的联系,尚无法做有效率的工作),仅仅28年后(1853年)英国就推出了武装列车,这些武装列车跟后来的列车炮族群虽然有很深厚、且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但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因为武装列车只有步枪、手枪等固定武装或配备在车上的轻武器,攻击力量非常薄弱,基本用途也仅止于运输重要物质(如:金钱、贵重物资等)。
1895年,3~4月间,美国南北战争末期,于南方联邦首府里其蒙(Richmond)攻防战中,北方军将一门320mm口径的巨型铸铁迫炮装载在强化过的铁路载具上,获得相当不错的战绩,正式将超兵器始祖-列车炮的历史揭开序幕。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都以英国的武装列车为基础,发展出各式各样的自制研发的列车炮,这些列车炮被列强国家大量使用,甚至于俄国红色革命时期,红军与白俄罗斯都拿列车炮互轰;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预先防御德国日后可能的攻击,建筑了马其诺防线(MaginotLine.,也布署了大量的列车炮,如M1870/84、M1890、M1895、M1917、M1920等等,甚至是520mm的超级列车大炮,让法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列车炮王国,但是在德国入侵后,都被德国捕获,最后用来充当大西洋长城的岸防炮。英国也在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下加强列车炮的火力,为了抵御德国以海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和多佛海峡,甚至有超越当时海军任何火炮口径的列车炮出现,英国史上最巨大的列车炮─18英吋/457mm的18-inchMarkI列车炮,英国为了它成立于1943年11月成立『超级炮兵团(SuperHeavyArtilleryRegiment)』,但是它们不论大小与否,都被戈林的空军压制而无法参与多少战争。德国的列车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因为占领区的海岸线极为深长,为了确保它们的安全,也布署不少的列车炮以防卫这些领域,某些列车炮如著名的多拉(Dora)、还支援打击东部战线,甚至是执行反游击的任务。
19世纪初,美国及欧洲列强的优良且绵密的铁路网络已经渐渐成形,非常有利于列车炮的发展,其中法国的列车炮发展的最完整,甚至能外销到美国,美国和英国虽然拥有的列车炮不论是种类或数量都不在少数,但是由于这些庞大的怪物动辙两、三百吨以上,缺乏有效的方法及载具能将他们运过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所以将它们部署于机动海防单位中,因为它们与其它岸防武器相比火力大小及射程长短都优秀得多,所以担任与现今岸防飞弹相同的任务型态,至始至终几乎都『躺在』岸防掩体的巨大碉堡中沉眠。英、美两国的列车炮打从制造伊始,绝大部份时间都处于备役的状态,不如同时期法国同胞的活跃﹔英国的列车炮在欧战白热化后(约1940年开始)才重新组装制造堪用者,部署于海峡沿线的阵地﹔美国的情况更差,到了1941年才开始机动化和重新布署,1944年攻入法国后,为了强化对于德国本土的进攻火力,原本打算将406mm的海军舰炮改装成重型列车炮,但是后来发现空军的轰炸及密接支援火力效果超乎预期的好,而取消这类计划。
反观属于欧陆强权得德、法、苏等国的列车炮就活跃得多,因为他们的铁路网络腹地广大,列车炮逐渐成为优良的长程、威力火力支援系统,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来互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虽然空军的高速发展使得列车炮及同类武器发展倍受限制,但仍然在某些战役有满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德国的列车炮系统,在德国发达的进步弹道学、弹药技术、材料技术和创意十足的设计下,将列车炮的发展推向颠峰。
列车炮在炮兵武器发展史中,是一种极为有趣又十分重要的一个系统,它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让此类的巨型火炮显得相对落伍,但是在以往不算短的时间中,列车炮除了扮演火力支援、长程攻击的重要角色,也带动了不少科学理论基础的进步(高层大气弹道学、外弹道特性学、热力机械应力学等等)。由于当时列车炮的机动性相较于传统火炮强,而较长的射程和重型炮弹使得它拥有打击大型要塞碉堡、超级掩体的破坏能力,故对付拥有超强防御力的战略性质目标的战斗力极佳,也因为攻坚能力非常,所以也有不少国家将列车炮当成海防炮兵的的常备机动武力,以用来支援固定式海防火炮。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列车炮最频繁的国家,其配备及配套发展的一切都颇具创意及巧思,所以往后会将针对德国所使用的情形和一些还能查到较完整的列车炮作介绍。(图片在二次回答中)
12、
卡尔臼炮
600毫米Karl“卡尔”重型臼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名的德军重型臼炮。其600毫米的巨大口径和短身管猪鼻式炮管成为其典型特征,卡尔臼炮是战争历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德国人制造出这样的巨型臼炮的创意竟是为了打破法国马其诺坚固防线对德军的围困和束缚。
中文名 卡尔巨型臼炮 外文名 Karl 所属国 纳粹德国 口 径 600mm
目录
1 历史介绍
2 战役
历史介绍
德国为了对付法国建造的马奇诺防线,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从1935年起就投入到了新型臼炮的研制中,次年3月又提交了一份可行性建议书。预想方案中最夸张的部分就是这种800毫米火炮发射的炮弹居然重达4吨。这么重的炮弹当然被军方否定,后者要求重型臼炮最大射程达3千米,火炮进入阵地的时间要小于6小时,而且要装在自行履带的底盘上。
尽管这些要求意味着莱茵金属公司要彻底改动前方案,但对复杂机械有天然兴趣的德国设计师却因此而热情高涨。1937年8月“4号方案”出台,火炮口径降到600毫米,炮弹重2吨,装药350千克,初速243米/秒,最大射程4千米,高低射界-10°~75°,标准射角55°~75°,采用履带式自行底盘。
超重的卡尔重炮(3张)
底盘是个有争议的部分。设计师曾坚持把火炮拆卸成几部分运输会更方便,但组装时间却不止6小时,所以最终该炮采用了履带式自行底盘。
很快,军方就以“040号设备”的制式号批准生产。这时一位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负责参与生产指导的炮兵将军卡尔·贝克。他对这种重炮寄予厚望。他认为一旦集中使用数门重炮肯定是无坚不摧。不过他担心生产进度赶不及战争爆发,于是建议打破先预产再量产的常规,先生产6门火炮。在他一再坚持下,这个完全打破标准程序的建议得以通过。6门火炮按时完工。这也是将这种重炮命名为“卡尔”的原因。
6门“卡尔”重炮从1940年晚秋至1941年8月全部完工。除了“卡尔”的统称外,每门炮都还具有极具北欧神话色彩的个性化名字。
一九四零年五月,样车开始进行各类试验,不久莱茵金属公司又展示了“卡尔”必不可少的四号坦克底盘弹药搬运车。这种搬运车安装了机械吊臂和特殊的炮弹运输夹,可以在战场上直接为臼炮补充弹药。
“卡尔”起初装备的是8.44倍口径600毫米臼炮,但是设计时留出了余地因此也可换装11.5倍口径540毫米臼炮以增大射程。
一开始“卡尔”使用的是弹长2.511米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弹,重2.17吨,内装280千克高爆炸药。这种炮弹有1号和4号两种发射药可选择,1号发射药可打2840米远,4号发射药能打4320米。
新式的轻型混凝土穿甲弹于1942年服役,弹长1.991米,弹重1.7吨,内装200千克高爆炸药。虽然装弹药量减少了,但新型的5号和9号发射药使其射程可达6640米、弹头在飞行末段垂直下落,最大可击穿2.5m厚的混凝土层,然后在延迟引信作用下爆炸。
每门“卡尔”臼炮配19人的炮班,其中指挥官1人,炮手18人,另外底盘还需要正副驾驶员各1人。在战争末期,每两门“卡尔”炮编成一个连,但是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战况下基本没有作用。
炮战中最忙碌的还是炮手。尤其是每次发射后都要将炮管恢复水平位置才能再次装填。不知是设计时的一个疏漏,还是有意之为,火炮俯仰居然要炮手像操作普通的野战火炮那样靠手转动摇柄来实现。
在激烈的野战条件下转动105毫米或155毫米的榴弹炮的摇柄都已经十分辛苦了,何况是超级大炮。在这种强负荷的作业强度下,炮手即便竭尽全力,炮身每次俯仰动作也要耗时4~6分钟。臼炮的操典规范上写明的标准火炮射速为6发/小时,即使每十分钟发射1发炮弹,这也应该考虑了手动摇柄这一因素。
相比而言装填还算轻松。“卡尔”是后装填,送弹等环节都有液压机械助力,,通常先用4号弹药输送车将2吨多重的弹头吊到炮尾再用专门的推杆推弹入膛,最后塞入发射药。
“卡尔”它自身只能携带两发炮弹:炮膛一发、后部吊车一发、弹药搬运车最多可载4发炮弹。
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
这是一次长达250天的战役。当德军对要塞久攻不下时,1942年3月,第833重炮营又奉命支援塞城攻坚,4月18日,几辆“卡尔”到达指定射击位置的151高地附近。德军第22工兵连用了22天为它构筑射击阵地。其间,德军运去了72发重弹和50发“轻弹”。6月2日起,这种“超级巨炮”开始轰击。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这122发弹全部打完。后来又运去79发弹,射占75发。在“卡尔”臼炮和“古斯塔夫”大炮的轰击下,—些构筑极为坚固的苏军炮台和地下弹药库被摧毁。完成任务后,第833重炮营安全撤离。
镇压华沙起义
1944年8月1日,波兰人民起义军对德国占领军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武装起义。只几天时间,起义军便占领了许多重要市区,德国人有些吃不消,随即调集重兵镇压华沙起义军,先后调去装备卡尔巨炮的第628、428重炮兵连。德国占领军在给总部的报告中称,攻击非常成功。
卡尔巨炮参加的最后的战斗是,1945年4月11日第428重炮兵连在柏林以南50千米处迎击苏军的进攻。
从一九四零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一年八月,莱因金属公司一共建造了六门卡尔臼炮,并分别起名为:一号“亚当”、二号“夏娃”、三号“多尔”、四号“奥丁”、五号“洛奇”、六号“迪沃”。
全长 : 11.15m
宽 : 3.16m
高 : 4.78m
重量 : 124吨
发动机 : Dimler-Benz MB507 Desel (580PS)
最高速度: 10Km/h
最大射程 : 4Km
口径 : 600mm
炮管长 : 5m
炮重 : 28.4吨
射击纵向角度 : -0 to +70 度
射击横向角度 : 左 4 度, 右 4 度
* 重磅炮弹
炮弹重量 : 2.2t
炮弹初速 : 220m/sec
射程 : 3,260 - 4,320m
* 轻炮弹
炮弹重量 : 1,575Kg
射程: 6,650m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2)
超重的卡尔重炮(3)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军武 《军武次位面》官方账号
火炮历史上的绝唱——二战德国“卡尔”臼炮
说起二战期间的德国,其军队严谨而悍勇的作风,武器装备的精良以及优秀将帅的精彩指挥都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除了上述的那些,德国的黑科技武器也是广大军迷们一直以来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各种奇思妙想的武器令人不禁眼花缭乱,啧啧称奇。说来也是奇怪,德意志人貌似对巨型火炮一直情...
2016-12-1536阅读3552
(ps;以上资源来自百度百科)
“老鼠”超重型坦克的真实实力如何
Panzekampfwagen/VIII.Maus
英文:PanzerVIIIMaus世界大战人类疯狂的产物之一“老鼠”超级重型坦克,是由“克虏伯”公司和AIkett公司联合于1944年二战末期设计生产制造的超重型坦克……
纳粹头子希特勒听说:苏联生产了一种100吨的“T35”重型坦克……
希特勒下令让“保时捷”、“克虏伯”“AIkett”公司尽快拿出来更大更重型的坦克!
而且是要求以“老鼠”来命名、迷惑苏联人和世界。
一台时代的怪物出现了:“老鼠”超级重型坦克重达:188吨、配备一门128毫米主炮、铺炮是一门同轴88毫米炮、测试过程中128毫米主炮一炮能把“T34”中型坦克打碎……。
然后、超级重量的“老鼠”坦克因为太笨重、机动性太差、只生产了两台样车……草草收场。
战争让人疯狂、也让人失去理性……纳粹德国设计生产制造了许多超级大武器,“克虏伯”设想的“P1000”和“P1500”吨位的坦克曾经开始准备生产……(图7.图8)
二战结束……!(图9是苏联的“T35”重型坦克)
坦克的发展方向只能是淘汰吗
坦克,今后还会存在,但不会在单独,单一兵种的状态下参与战争,如必须得到巳方武装直升机的支援和护卫下进行战斗,还要有已方空军建立起较完全的制空权,否则在对方的攻击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横行面前,坦克只能是敌人的 射击靶子。
再者,今后坦克本身也要改变,如增强外部环境感知能力,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增强信息化作战能力,坦克与坦克之间,坦克与作战中心,坦克与空军,陆军航空兵之间互通情报,战场信息实时互联互通。以使各军兵种实时决策作战计划,相互作战支援。坦克本身也要改变,如 施行无人炮塔,增强坦克乘员的生存能力,给坦克安装主动 防御系统,增强坦克本身抗打击能力。另外还可以给坦克加装轻型防空导弹,加強主动对空防御能力。
总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坦克还会在各种各地的战争中存在,并挑起地面战的大梁,只是要在其它兵种兵器的支援,保护下战斗,而坦克本身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增强自身的武备,提高信息化能力,并推出新战术,新战法。
坦克不会在战争中消失自已的身影。
二战时期,德国的9号和10号坦克叫什么,记得9号应该叫剑齿虎
德军在一直有着用猛兽命名地面装甲车辆的传统,比如,黑豹,虎式,等名称,但是鲜有后人知道,德国曾经用剑齿虎这种凶猛的食肉动物来命名一种德国快被攻陷时设计出的超级坦克.代号剑齿虎的9号和10号坦克是德国二战E系列坦克计划后的的两种标准战车,E-50重50-60吨,计划取代“黑豹2”和“E-50”,"E-75"式。它和19号坦克的的外形几乎一样(注意只是车体,量产型9号坦克的炮塔外形类似于PZ.58),9号和10号坦克的悬挂系统,装甲厚度和重量不同。9号的综合防弹能力比E-50提高了200%左右,它采用和E-50型一样的加长型的88炮。但是,与剑齿虎这种早已灭绝的食肉动物一样,这种超级坦克最终只制造了部分零件便草草被历史所埋没.
更多文章:
笔记本电脑加装内存条(thinkpade431笔记本电脑如何加内存)
2024年7月24日 08:30
全球最先进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闷声发大财”的公司)
2024年7月6日 23:16
联想c460(联想C460L笔记本i943 940gml芯片支持的CPU)
2024年7月24日 21:05
尼康d750现在还值得买吗(现在手上有一台尼康D750了,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还要不要入手一台佳能6D2吗)
2023年3月12日 11:45
洗碗机尺寸规格长宽高(家庭洗碗机尺寸多大合适 有什么尺寸规格)
2023年1月25日 06:15
2022麒麟980够用吗(什么类型的用户会觉得麒麟980不够用)
2024年5月19日 03:14
笔记本电脑死机无法关机(笔记本电脑突然死机发出响声,关不了机怎么办)
2023年8月16日 23:50
尼康z50怎么样(尼康z机z头的画质什么水平能不能用f口单反类比下,比如z6+z35定与d780加什么镜头画质相当)
2024年5月21日 12:57
cpu如何超频详细图解(电脑CPU怎么超频具体步骤怎么去操作)
2022年12月26日 04:00